最近经常在各种场合与不同的人谈起引思网(hintsnet)和迭代式问答卡片库(QnA·CardSpace)相关的理念、工具和方法等。有些网友感到好奇,想知道这种工具在现实中是怎样工作的,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总结。
基于引思网(hintsnet)的迭代式问答卡片库简介
- 首先必须强调,hintsnet 是一个 “主要面向内容生产者” 的工具,而不是 “面向内容消费者” 的工具。
- 博主的思考出发点经常是 “如何促成更好的在线教学和在线知识分享”,所以下面的许多描述更多地贴近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日常活动,并没有探讨经济性和商业可行性问题。
- 引思网(hintsnet)背后的关键数据结构是有向无环图(Directed Acyclic Graph),博主接触有向无环图概念是通过一个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学教学/评测产品:ALEKS(文字介绍,视频介绍),很多想法都受这个产品及其背后的研究资料影响。
基础工具简介
- hintsnet 的背后是一个类似于多人 Wiki 的开源内容管理系统 PiggyDB,一个基于 Java + H2 DB + Spark + HTML/CSS/JS 的跨平台程序。博主把它用作各类资料的索引库。索引库中的所有内容都以 “问答卡片” 形式存储和展现,卡片与卡片之间以有向无环图(DAG)方式关联。
- 思圆笔记 的背后就是 WordPress。博主把它用作长篇文章库,长文章的 URL 可以被任意问答卡片引用。
- 无论是长篇文章库,还是索引库,基本上都是博主个人手工维护的,虽然博主试着邀请别人一起来用,但是并没能吸引其他人的持续关注。
- PiggyDB 有一个管理后台,可以用类似 Wiki 语法 + 拖拽的方式建立索引库,大概操作过程博主曾经给少数人演示过。如果你也感兴趣,博主可以把单机版发给你尝试,因为此工具基于 Java,部署成本很低。
一、迭代问答卡片库基本理念
- 所有的知识都以卡片形式存放,每个卡片在呈现时尽量不超过一个手机屏幕。
- 卡片的内容必须包含一个标题、一段相关信息。标题必须是提问方式,相关信息必须直接回答问题,可以在问题中使用术语、多媒体资料等,但不要超过一个手机屏幕。
- 卡片与卡片之间可以建立单向的超链接,比如:
- “什么是偏序集?”这个卡片 A 可以包含对偏序集的基本解释,然后解释文字中包含 “可以用 DAG 可视化地展现偏序集”。
- 卡片 A 引出了两个新问题 “什么是 DAG?”(形成卡片 B)“如何用 DAG 可视化展现偏序集?”(形成卡片 C)
- A -> B 表示 B 卡片可以进一步解释 A 卡片提出的问题,
- A -> C 表示 C 卡片也可以进一步解释 A 卡片提出的问题
- 如此迭代下去,直到读者看到卡片 X,不需要再进一步提问,就算是“想通了” 。例如:https://hintsnet.com/qna/d/141
注1:卡片内容的下方有链接图。
注2:已知 Bug,收趣网的 Chrome 浏览器插件会影响链接图的渲染,关闭后即可正常查看链接图。 - 利用上述 “想通了” 的定义,理论上可以计算出 DAG 中每个单独问答卡片的贡献度。
二、迭代问答卡片库的操作方法
- 从一个比较笼统的问题开始建立第一张问答卡片:New Card Q1
- 从 Q1 可能会引出 Q1-1、Q1-2 ……: Direct Q1 To Q1-1, Direct Q1 To Q1-2,……
- 这些 Qn 会逐步形成一个 DAG 结构。
- 在思考 Qx 的时候,可以通过各种关键词筛选器寻找与 Qx 相关的父问题或子问题,找到之后,可以执行 Direct Qx To Qy 的操作。
- 为了方便读者查看各个 Qn 之间的关系(只呈现局部关联而非全局关联,不然眼前一团乱麻),可以利用 DrawDAG 模块自动绘制三层之内的相关问答卡片。
三、迭代问答卡片库的实际操作体验
- 目前 PiggyDB 做到什么体验,就是什么体验,博主开发效率不太高,只能一点点改进。
- 博主上面给出的 #141 例子,就是实际阅读时的体验
- 博主正在尝试把自己的知乎回答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? 全面改写为迭代问答卡片的形式,以便从多个卡片出发持续引导读者进入卡片库,而不是只从单一的提问入口引导。分解后的效果,可以参见 “相见恨晚的知识分享”因何而起?
希望上面的讲解能把整个迭代问答卡片库的基本情况说明白,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在评论中留下联系方式,以便通过 QQ / 微信 / Teamviewer / Zoom 等方式与博主进一步互动。
你好,非常赞同作者对于数字化组织我们的认知系统的探索,非常希望能够体验一下,我的微信号:xuweimdm,先行感谢!
你可以在 PiggyDB 的官方网站 上下载 Windows 版本试用。
我已经添加你为微信好友,可以通过微信做进一步沟通。:)